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沿途停靠:佛洛伊德(二)


剛開始讀《夢的解析》,可能是經由其他傳記中所提示:這本書是他偽裝後的自傳。他確實隱瞞了不少與他生活所相關的線索,以防讀者更加深入地去挖掘他內心,或潛意識中更為真實的想法。


從字裡行間也很明顯透露出他對於他生命中一些重大事件的真正看法。如:古柯鹼事件、弗里斯的醫療失誤等事件。

他很喜歡用百分之百的語氣:絕對、只有、不可能是、唯一。

並且,他在書中,喜歡先說出他認同的看法,然後再補上說:可能會有人反駁⋯⋯,或是:儘管我不是真的⋯⋯。

身處於二十一世紀的我,並沒有具備專業的心理學背景,但我仍然能夠很直覺地推敲出,這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可能會使用的口吻跟語氣。這些也很可能是來自佛洛伊德的影響吧。讀一本書,尤其是這般理論性敘述的方式,就像在聽作者說話一樣。

佛洛伊德讓我感覺他非常想要強調自身作為的貢獻,並且對於那些否定他的人,是以一種近乎潔癖、不願沾染的態度去面對。

在我過去的醫學教育中,我們深深理解到醫學的「不確定性」,我們在臨床上說話時總是語帶保留,婉轉地說明各種預後發生的可能性。但佛洛伊德使用絕對性的字眼,自然是排除了其他的可能,也就是一種近乎膨脹的自信來看待他所完成的理論與著作。他是注定要受到攻擊的,但也同樣注定要受人矚目。

傳記中似乎總是解釋為:家中老大、母親的溺愛、父親面對基督徒歧視態度的怯懦行徑、青少年時期的反猶氣氛、婚姻與經濟壓力⋯⋯等一連串事件的連結,彷彿事情就真的是這麼一回事。

好像還少了什麼「身為佛洛伊德本人」作為主軸的架構將這些事件串連起來。

在我們關心一個人所生長時代背景對他的影響時,何以每個人受到影響的程度好像不同?所有的事情除了外在的部分以外,每一個人的內在對於這樣的時代做出什麼樣的回應,也會造就不同的結果。這也是之所以佛洛伊德成為了佛洛伊德,而榮格成為了榮格的原因吧。

我想要關注的那個部分,好像總是隱而未現。好像在他分析自己的夢的時候,才隱隱約約洩漏一些光。但,若如他所指稱:在不同人生階段的重要精神事件,與最近幾天的日常殘餘之間不斷引起連結,甚至是一種文字遊戲式的連結,彷彿所有構成自己的事物,都是來自外在。這種說法,卻又有那麼一點奇怪與說不通的地方。

我想,該是繼續前行的時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