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

《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讀後(下)——荷蘭治理下的臺灣與覆滅


本文嘗試以歸納的方式總結書中提到荷蘭治理幾個比較重要的細節,可以從這些細節上去推翻我們一度以來認為的刻板印象,如:西方勢力總是以很惡劣的方式來治理其殖民地,雖然殖民的剝削本質是不變的,但荷蘭在臺灣的作法不若其在其他殖民地的屠殺,反倒是一邊與漢人合作建立農業為主的殖民地,另一邊以封建領主的方式使原住民族配合,並將現代城市的典章與制度引入臺灣。另外可以看見西班牙與荷蘭在治理臺灣上的差異,主要是將宗教排列的優先順序不同而導致的差異。事實上,西班牙曾在其馬尼拉殖民地發生過大規模的屠殺漢人事件,且對於漢人的「異教」行為保持一定距離,不敢完全信任。但荷蘭治理下的臺灣,初期確實是與漢人有緊密且較為信任的合作關係,後僅發生過一次郭懷一事件,並且惡化的經貿情勢使得荷蘭與漢人更加地疏離、臺灣的漢人偏向鄭成功一方,而最後終致荷蘭在臺灣的覆滅。



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55歲開始的Hello Life》讀後



這本書也是天母書廬讀書會今年一月的選書,書名乍看之下會以為是中年危機(?)一類的故事,其實不然。書裡藉由五篇中篇小說,不同角色的社經地位與背景,勾勒出現今社會中普遍面臨關於自我認同的問題。在55歲左右的人們生長的那的年代,不管在日本、在台灣,同時是經濟起飛的時期,同時自由戀愛的風氣尚未大開,許多人透過相親或父母介紹等方式,在沒有思考太多的情況下,理所當然地結婚了。從二十出頭一路走到中年的婚姻,日本歷經泡沫經濟與長期的蕭條,台灣也同樣有經濟走下坡的問題,年少時充滿希望的氣氛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下有小孩、上有父母。一旦退休、被裁員、或失去健康,彷彿接連的不幸就要隨之而來⋯⋯作者以顯微的視野關注此一背景下的角色,細細剖析此一世代的人們面臨與青年時期完全不同的社會環境差異時,是如何檢視過去,進而重新將自我認同安放到現在的時間軸上,繼續自己的人生。

五篇中篇小說分別是〈婚姻介紹所〉、〈再做一次翱翔天際的夢〉、〈露營車〉、〈喪犬之痛〉、〈旅行照顧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