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antino planisphere, 1502, 現存最早由葡萄牙人所繪之世界地圖,包含了他們航海及足跡所至之處。 |
在大航海世紀以前,阿拉伯人早已建立了東至南中國,西至東非、中東地區的航海貿易,來自遠東的各種貨物必須透過他們的轉手,轉往威尼斯或熱那亞商人的手上(因著他們與東羅馬帝國的協議,君士坦丁堡及其周邊是絕佳與阿拉伯人貿易的區域),再運送至歐洲各地。而中國也曾有鄭和下西洋,最遠前往東非的紀錄,當時輸入了傳說的麒麟- 長頸鹿進入中國。
因著東羅馬帝國滅亡,也代表威尼斯及熱那亞再也無法享有如此壟斷的權利,歐洲要再獲得遠東的貨物更為昂貴及困難,其中絲綢、香料、瓷器等的需求,加上馬可波羅遊記中描繪的中國都一再令歐洲人們想望那樣一個富庶且文明的國度,也是促使他們去尋找通往東方航線的動機。再加上Prester John的傳說故事,相傳遙遠的東方有個基督教國家,住著一位聖人,若是能夠抵達東方並且與其結盟,便可共同對抗位於東西之間的穆斯林國家。貨物、宗教、及對異國的嚮往,促使了歐洲人們尋找通往遠東的航線。
大航海世紀時,最初是靠著一股探索與發現的熱情與衝動,當然隨之而來的各種財富使更多人投入,甚至以國家的力量傾注全力,而整個地球的樣貌才逐漸被描繪出來。
我決定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我的閱讀,儘管這個時代的命名是以歐洲為主位作為發現、及擴張至其他大洲,也已有多部著作討論為何是歐洲人啟動這樣的時代,而非亞洲或美洲的住民。儘管如此,歐洲在來到世界上的其他區域時,初次相遇所產生的各種互動,也許是友善、猜忌、掠奪、殖民與貿易、傳教,雙方都被深深地震撼。不管是為了何種目的,很快地各種風土民情、種族、文化上的不同也開始以文字記錄下來,這是歐洲認識世界的開始,卻也同時是世界各地的人們脫離自身生活所在思考,第一次認識世界,第一次認知到世界上其他地方住著不一樣的人們、過著不一樣的生活。不僅是各地的文化受到動搖,歐洲自身的文化也因著而有所動搖。
15世紀開始的旅程,在16世紀接續,而到17世紀已致臻成熟,人們離開自己的家鄉,通往遠洋開啟另一種可能。這樣的旅程仍延續至今日,若是不能理解自身且面向世界,很快地就會在更為快速的流動時代中人云亦云而使自我消逝。
回到自身的台灣,這塊土地被稱作Formosa,而使得這裡開始躍上國際舞台,成為世界不得不注目的一座島嶼,正是大航海時代。台灣的地理位置是恰到好處,位於東亞中央相距中國、日本皆不遠,作為中國瓷器、生絲、日本有田燒等貨物是理想不過的所在,再通往南洋不管馬尼拉、巴達維亞準備轉運回歐洲,都是理想不過的地點。早在歐洲人發現台灣以前,中國南方沿海的居民早已熟知各個水路通往澎湖、台灣、呂宋、中南半島及南洋各地。他們也熟知貿易能帶來可觀的財富,移居各地的中國人不算少數。
與海洋有如此淵源的我所生長的這塊土地,我怎麼能夠不去認識,不去了解當初台灣是如何成為國際間知名的島嶼,不去了解過往所發生的事情,以及與其他人們互動的影響呢。
我也開啟了我的大航海時代,一同進入那個令人著迷的、初次見面的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